A. 公司以融資的方式購買了1輛車,該怎麼作為固定資產入賬啊
由於融資租賃業務,是向融資租賃公司租入固定資產的業務。租賃公司出租是為了賺錢的,不是光為給企業借錢的,所以在租賃期內分期支付的實際總價款中包括有:固定資產的購買價(包括應構成固定資產成本的一切費用),租賃公司墊支經費的利息費用,還有就是租賃公司應賺取的利潤等。因而這遠遠高出了企業用自己的錢去購買的價款(固定資產真實價值)。這時的應付給租賃公司的價款超出了固定資產真正價值,所以超出部分應歸屬於這種融資手段所發生的費用。
那麼,這固定資產的真實價值是怎樣確定呢?怎樣確認融資費用呢?又怎樣將融資所發生的費用分攤到租賃期的各個會計期間呢?
下面我們通過一個例子來說明:
2006年12月31日A企業向融資租賃公司租入生產設備一台,租期為3年,約定每年末支付租金,連續支付五年分別支付100萬元,200萬元,300萬元,如租賃內含利率為6%。固定資產無殘值。每年末直線法一次計提折舊。
由於是融資租賃,因而支付的租金總價一定是大於固定資產的真實價值的,多出的那部分就是租賃公司應得的,同時也是承租人應付出的融資租賃費用。
所以我們將應付的租金總額(長期應付款),分解成為固定資產的真實價值(即入賬價值,也就是拿自己的錢去嗎的合理價,(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和融資租賃所對應的費用(款確認融資費用,這要分攤到各項中的財務費用中去)。
固定資產的真實價值即入賬價值就是相當於每期的付出額用貨幣的時間價值折現到現在時刻相當於多少錢,每期付的總和,相當於現在的多少。即
固定資產入賬價值(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100×(P/F,6%,1)+200×(P/F,6%,2)+300×(P/F,6%,3)=100×0.9434+200×0.8900+300×0.8396=524.22(萬元)
(註:以上例子的支付租金各期不相等,如每期支付相等,若每期支付200萬元,那就是年金了,用年金現值的計算方法即可200×(P/A,6%,3),當然支付方式不同,計算的結果一定是不同的)
長期應付款=100+200+300=600(萬元)
未確認融資費用=600-524.22=75.78(萬元)
2006年12月31日,分錄為:
借:固定資產—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524.22
未確認融資費用 75.78
貸:長期應付款 600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應付本金余額部分為524.22萬元,應在各期分攤到財務費用中的未確認融資費用為75.78萬元。
每年應確認的累計折舊=524.22÷3=174.74(萬元)
2007年12月應付租金為100萬元,
應確認的融資性的財務費用=524.22×6%=31.45(萬元)
本金實際支付額=100-31.45=68.55(萬元)
分錄:
借:製造費用 174.74
貸:累計折舊 174.74
借:長期應付款 100
貸:銀行存款 100
借:財務費用 31.45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 31.45
此時的固定資產應付本金就減少為(524.22-68.55)455.67萬元。
2008年12月,應付租金為200萬元。
應確認的融資費用=455.67×6%=27.34(萬元)
本金實際支付額=200-27.34=172.66(萬元)
分錄:
借:製造費用 174.74
貸:累計折舊 174.74
借:長期應付款 200
貸:銀行存款 200
借:財務費用 27.34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 27.34
此時的固定資產應付本金就減少為(455.67-172.66)283.01萬元
2008年應付租金為300萬元
應確認的融資費用=75.78-31.45-27.34=16.99(萬元)(說明:驗算283.01×6%=16.9806,與上數只是尾數一點相差,是四捨五入導致,為了保證如期攤完,所以要用倒擠法)
本金實際支付額=300-16.99=283.01(萬元)。
分錄為:
借:製造費用 174.74
貸:累計折舊 174.74
借:長期應付款 300
銀行存款 300
借:財務費用 16.99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 16.99
此時的應付本金余額=524.22-68.55-172.66-293.01=0,全部付完,並將未確認融資費用也全部攤完。
以上是知道了融資租賃的內含利率,不知道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我們如何確定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
還有一種,就是知道了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而不知道融資租賃的內含利率,所以就必須根據已知的條件確定內含利率,這樣才能准確的、合理的在各個期間內對未確認融資費用進行分攤。
我們仍以題為例:
企業向融資租賃公司租入汽車一輛,租期為3年,約定每年末支付租金,連續支付五年分別支付100萬元,200萬元,300萬元,該固定資產的市場價格為524.22萬元。固定資產無殘值。每年末直線法一次計提折舊。
則我們必須確定使得各年現值之和等於公允價值的那一個折現率(即租賃內含利率)。
根據貨幣的時間價值,設內含利率為i,即有
524.22=100×(P/F,i,1)+200×(P/F,i,2)+300×(P/F,i,3)
這時,就得用測試法,一個利率一個利率的進行測試,找出使等式成立的那個折現率,即為租賃內含利率。
如當i=5%時,等式的右是多少,當i=6%時,是多少,當i=7%時等於多少。就這樣一個一個的測。如是介於5%到6%之間時,就得用內插法確定準確的利率。
本題中,
當i=6%時,即有
100×(P/F,6%,1)+200×(P/F,6%,2)+300×(P/F,6%,3)=524.22
左右相等,即內含利率為6%。
而後的分攤與會計處理的方法,就與上例一致了。
以上的會計處理方法同樣適用於企業用於延期付款所購的固定資產的核算。
B. 車輛如何計算折舊呢
折舊費計算如下:
1、稅法在固定資產折舊年限上有規定如下(最低折舊年限):房屋、建築物為20年;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電子設備和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以及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器具、工具、傢俱等為5年,殘值比例統一規定為原價的5%;
2、因此,小汽車按稅法規定:折舊年限5年,殘值率5%。
3、即使是二手車,其折舊年限也是從購之日算起5年。
例如,一輛車購買價值人民幣500000元,折舊年限5年,殘值率5%。
該車殘值=500000元X5%=25000元
月折舊率=(500000元-25000元)/60個月=7917元
用了三年,折舊費=7917元X36個月=285012元
(2)融資貸款的車輛怎麼折舊擴展閱讀:
根據定義,車輛折舊率在數值上等於其有形損耗率,車輛的有形損耗率、成新率以及折舊率之間的關系為:成新率=1-有形損耗率=1-折舊率。
折舊率越高,車輛的車況就越羞,剩餘價值也越低。折舊率與成新率一樣,都可以用來表示二手車價值(汽車殘值)。例如,一輛二手車的成新率為80%時,是強調該輛二手車還保持有八成新,其折舊率為20%,表明該輛二手車的價值相對於現時市場上同型號新年已經喪失了20%的價值。
C. 請問車子是貸款買的,怎麼計算折舊呢
貸款和折舊沒關系。
D. 汽車如何算折舊
稅法在固定資產折舊年限上有規定如下(最低折舊年限):
1、房屋、建築物為20年;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電子設備和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以及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器具、工具、傢俱等為5年,殘值比例統一規定為原價的5%;
2、因此,小汽車按稅法規定:折舊年限5年,殘值率5%。
3、即使是二手車,其折舊年限也是從購之日算起5年。
(4)融資貸款的車輛怎麼折舊擴展閱讀:
汽車折舊流程:
1、確定車輛預計殘值
一般按5%的殘值率計算。假如新購的一台運輸車輛入賬金額是200000元,預計殘值為200000*5%=10000(元)。預計凈值為200000-10000=190000(元)。
2、確定折舊方法
建議採用直線法,一是簡便易行,二是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該條例第59條明確規定 固定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折舊,准予扣除。
第60條還規定了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3、計提折舊
採用直線法,該固定資產的月折舊額為(200000-10000)/48=3958.33(元)。
E. 車輛折舊怎麼算
車輛折舊的計算方法
車輛屬於投資比較大的耐用消費品,可以參照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有所不同的是固定資產的折舊計算中往往需要考慮對象的原價、使用期限、報廢時的殘值和清理費用,而汽車的折舊一般不考慮殘值和清理費用。按照目前我國財務法規,允許採用四種折舊演算法。這些方法分為兩類,一類是採用平均計算的方法,包含「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
另一類是加速折舊法,包含「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
第一類方法認為汽車在使用過程中損耗量是平均發生的。第二類方法認為除了使用中發生的有形損耗外,由於技術進步引起的市場同類商品的價格下降、技術含量的增加、款式功能的改進等因素折射的影響,應該在前期提取較多的折舊額。
以下詳細介紹這四種方法。
平均年限法
每年折舊額=原值/預計使用年限
例如10萬元的汽車預計使用10年,則每年應計算1萬元的折舊。也就是說在第一年末,汽車的價值是九萬元;第二年末,汽車的價值是八萬元;以此類推。
工作量法
按照行駛的里程計算折舊,折舊額=原值(已經行駛的里程/預計使用里程)
例如10萬元的汽車預計行駛里程為10萬公里,則每行駛1公里提取1元的折舊。也就是說在行駛1萬公里後,汽車的價值是九萬元;在行駛2萬公里後,汽車的價值是八萬元;以此類推。
雙倍余額遞減法
計算公式是:折舊的百分比=2/預計使用年限
每年的折舊額=年初時的價值(折舊的百分比)
在預計使用年限的最後兩年平均分攤剩餘的價值
例如10萬元的汽車預計使用10年,折舊的百分比為20%
第一年末汽車的剩餘價值是8萬元。(10萬-10萬的20%)
第二年末汽車的剩餘價值是6.4萬元。(8萬-8萬的20%)
第三年末汽車的剩餘價值是5.12萬元。(6.4萬-6.4萬的20%)
第四年末汽車的剩餘價值是4.096萬元。
第五年末汽車的剩餘價值是3.277萬元。
第六年末汽車的剩餘價值是2.6214萬元。
第七年末汽車的剩餘價值是2.097萬元。
第八年末汽車的剩餘價值是1.678萬元。
第九年末汽車的剩餘價值是0.839萬元。
第十年末汽車報廢。
年數總和法
公式是:折舊額=原值(還可以使用的年限/使用年限總和)
例如10萬元的汽車預計使用10年,使用年限總和=10+9+8+7+6+5+4+3+2+1=55
第一年末汽車的剩餘價值是8.182萬元。(10萬-10萬(10/55)
第二年末汽車的剩餘價值是6.546萬元。(8.182萬-10萬(9/55)
第三年末汽車的剩餘價值是5.091萬元。(6.546萬-10萬(8/55)
第四年末汽車的剩餘價值是3.818萬元。
第五年末汽車的剩餘價值是2.727萬元。
第六年末汽車的剩餘價值是1.818萬元。
第七年末汽車的剩餘價值是1.091萬元。
第八年末汽車的剩餘價值是0.546萬元。
第九年末汽車的剩餘價值是0.182萬元。
第十年末汽車報廢。
F. 車輛折舊如何計算
平均年限法
每年折舊額=原值/預計使用年限
例如10萬元的汽車預計使用10年,則每年應計算1萬元的折舊。也就是說在第一年末,汽車的價值是九萬元;第二年末,汽車的價值是八萬元;以此類推。
工作量法
按照行駛的里程計算折舊,折舊額=原值(已經行駛的里程/預計使用里程)
例如10萬元的汽車預計行駛里程為10萬公里,則每行駛1公里提取1元的折舊。也就是說在行駛1萬公里後,汽車的價值是九萬元;在行駛2萬公里後,汽車的價值是八萬元;以此類推。
G. 融資租賃業務,融資租賃如何計提折舊
首先需要計算融資租賃資產的入賬價值,其金額等於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和融資租入設備公允價值較低者加上初始直接費用,因為涉及折現,所以需要知道折現率,由於租賃內含利率未知,所以可以採用租賃合同利率,如果仍無法取得則採用同期銀行貸款利率。根據上述利率將未來現金流量予以折現到租賃期開始日並和租賃設備公允價值比較,取二者較小者。因為不涉及初始直接費用,所以融資租賃設備入賬價值即等於上述較小金額。
由於涉及租賃到期優惠購買條款,可以合理預見租賃期結束承租人將購買該租賃資產,所以設備的折舊期間為從租賃期開始日至設備使用壽命終結。也不存在擔保余值的問題,所以折舊只需要找融資租賃資產入賬價值和設備使用壽命計算折舊就可以。
另外,攤銷未確認融資費用時應當注意,如果融資租入固定資產入賬價值採用設備公允價值為基礎確定,需要重新計算折現率,其值應當使最低租賃收款額現值與未擔保余值之和等於租賃資產公允價值與出租人初始直接費用之和。
租賃期開始日的會計處理(因為條件不完全,所以就不列出計算結果了,你可以參照上述文字自行計算):
借:固定資產(或在建工程)
未確認融資費用
貸:長期應付款
銀行存款
未確認融資費用攤銷
借:財務費用(或在建工程)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按照實際利率法攤銷)
租賃資產折舊
借:管理費用/製造費用/銷售費用/在建工程
貸:累計折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