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個城市住房公積金可互認互貸,這對市民有什麼好處
日前在武漢舉行了長江中游城市群住房公積金合作會議,會議中包括武漢、長沙、合肥、南昌等在內的20個城市公積金中心代表達成了協定,並簽署了《長江中游城市群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合作公約》。這一協議的簽訂意味著20個城市有購房需求的市民,可在任一城市實現公積金貸款互認互貸,換句話說,處於公約城市中的購房居民,不再需要為住房公積金取不出來而煩惱。住房公積金互認互貸簡單來說,是指若企業職工在某個合約城市中繳存住房公積金時,當職工調到外地工作或戶口遷移至外地需要在外地買房,其繳存的住房公積金也會跟隨到工作地或新的戶口地。這將為有住房購買需求的居民帶來重大利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建立住房公積金繳納、提取、住房及商業貸款、信用貸款等方面的共享機制,以及房產、婚姻狀況等個人重要信息的協查手段,加強住房公積金信息系統異地合作,為各地居民跨地區活動繳存以及使用住房公積金提供信息保障。
Ⅱ 公積金異地互認的呼聲比較高,公積金互認是什麼意思
從7月1日起,全國許多地方都將迎來住房公積金繳存基數的調整,這意味著繳存基數提高的職工的實際收入將得到提高。
大城市部分就業人口溢出到周邊城市居住,跨區域購房群體規模日益增大。自去年以來,許多城市群和大都市地區都在推進公積金互認和貸款,為這類群體提供及時的貸款支持。上海的試點推進了公積金提取的「一體化」,這將減輕購房者償還抵押貸款的壓力。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在新型城鎮化發展中,國家的定位是合理控制大城市核心區的人口密度,在郊區或大都市區建設一個產城結合、居住與職業平衡的新城。應該說,上海目前的做法是促進人口救助的有效方案。
Ⅲ 上海公積金哪幾個城市可以互用
目前上海還不支持外地城市互用或通用,只能在上海轄區所用。『 但是可以在產證下發6個月以內一次性提取賬戶余額,產證下發後(6個月以內有效)攜帶好產證,購房合同,購房發票,身份證,社保卡,單位開提取證明,到有公積金業務專櫃的建行辦提取手續即可。
Ⅳ 住房公積金改革提速,多個城市群互認互貸
7月1日起,全國多地都將迎來住房公積金繳存基數的調整,對於繳存基數上調的職工而言,意味著實際收入將獲得提升。
但職工繳存的公積金進入到專屬賬戶後,如何能夠更便捷地享受其福利,是一個更為重要的關注點。一般而言,個人使用公積金主要通過購房貸款和提取兩種方式,但公積金的繳納和使用有較強的地域屬性,這使得一些群體並未能真正享受到公積金福利。
2020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首次明確提出改革住房公積金制度。
近日,北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召開第二十次會議,會議審議了《關於深化北京住房公積金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會議指出,要推動京津冀住房公積金一體化,促進區域職住協同。
不止是京津冀,去年以來,包括長三角、成渝、膠東經濟圈、大南昌都市圈、長江中游城市群等在內的區域都在積極推進公積金的轉移接續、互認互貸工作。今年不久前,上海再度提出,在蘇州市吳江區、嘉興市嘉善縣兩地試點買房可提取上海公積金用於償還異地住房貸款。
推動公積金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的一體化,順應城市群、都市圈化發展時代的跨城購房趨勢,切實減輕購房者的負擔,或將是公積金改革的一個重點改革方向。而公積金一體化,能夠一定程度減輕人口流動的後顧之憂,助力於區域人口、產業的融合,對於促進區域協同化發展亦有著重要意義。
上海試點提取公積金償還異地房貸
上海市公積金管理中心提出,經上海市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批准,開始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試點提取住房公積金償還異地購房貸款業務。
試點業務明確,上海繳存住房公積金的職工,在本市無自有住房,於蘇州市吳江區、嘉興市嘉善縣兩地購買擁有所有權的自住住房並在當地獲得住房貸款(包括住房公積金貸款和商業貸款),可以申請提取本市住房公積金賬戶余額用於償還異地住房貸款。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上海公積金管理中心了解到,具體辦理過程中,分為「首次辦理」和「續提」兩種類型,手續齊全的情況下,辦理時限不超過3個工作日。
而在此前的異地購房情況下,有的城市規定,職工針對同一套住房僅能申請一次購買自住住房提取業務,不能提取多次,即在提取之後,公積金賬戶余額可能繼續處於「沉睡」狀態。
關於此次的試點,上海方面指出,這一舉措是為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化國家發展戰略,服務長三角區域內人才流動、產業發展,減輕職工還款壓力,支持職工真實住房需求。
2020年,上海市、浙江省、江蘇省、安徽省住建部門就共同簽署了《長三角住房公積金一體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三省一市將率先從9個方面開展合作,包括長三角跨地區購房信息協查、異地貸款證明信息互認等。
譬如,職工在上海繳存住房公積金,在嘉興購房,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可在嘉興申請公積金異地貸款。
從重點城市的數據來看,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四大一線城市中,上海在2020年僅發放了204筆異地貸款,在全年總共發放的15.08萬筆公積金貸款中,佔比幾乎低至可忽略不計;北京、廣州和深圳發放的公積金異地貸款數量較多,但也僅分別為525筆、653筆和452筆。
這很大程度是因為,實際情況中,在外地工作並繳納公積金,而到一線城市買房(且有購房資格)的案例相對較少,更多的需求是一線城市的職工去房價較低的城市買房,並在當地申請公積金異地貸款。
在分析人士看來,異地互認互貸解決了使用公積金的其中一個環節,即貸款環節,在貸款完成後,如何讓公積金繼續在還貸環節發揮作用?上海此次的試點主要針對解決這一問題,真正推進「賬隨人走,錢隨賬走」,將進一步拓寬公積金的用途。
順應都市圈化購房趨勢
近年來,學界存在住房公積金制度存廢之爭,主張取消的人士中,其中一個觀點在於認為現行的公積金制度涉及「窮人補貼富人」的公平問題。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財政部和中國人民銀行印發的《全國住房公積金2019年年度報告》,截至2019年末,住房公積金累計繳存總額16.96萬億元,累計提取總額10.42萬億元,占累計繳存總額的61.46%;2019年公積金實繳職工1.49億人,當年提取人數為5648.56萬人,占實繳職工人數的比例僅為37.96%。
尤其是在房價高企的大城市,一些相對低收入的人群繳納了公積金,但在本地房地產市場並無購買力,導致其繳納的公積金很大程度支持了較高收入的群體貸款買房。
隨著軌道交通的發展,大城市中一部分就業人口溢出至鄰近城市居住,跨區域購房的群體規模日益增加,去年以來,多個城市群、都市圈推進公積金互認互貸,給這一類群體提供了及時的貸款支持。
而此次上海的試點,將公積金的提取「一體化」又向前推進了一步,將減輕購房者在還房貸環節的壓力。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新型城鎮化發展中,國家的導向就是合理控制大城市核心區人口密度,在郊區或都市圈范圍內建設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的新城。應該說上海此次的做法是一個有效的促進人口疏解的方案。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總監嚴躍進也認為,公積金一體化的政策,對於跨城購房群體能夠形成支持效應,也有助於形成更優的城市人口布局。從公積金的發展情況看,後續一體化發展以及便捷化利用將是大趨勢。
「十四五」期間,有城市明確提出通過都市圈來解決住房問題。譬如,深圳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建設跨市域的大型安居社區,創新城際住房合作機制;《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草案)亦明確,引導居住空間在都市圈協同布局。
李宇嘉表示,深圳提出創新城際住房合作機制,讓公積金能夠在都市圈范圍內更便捷地跨地區使用,應該成為城際住房合作機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他繼而指出,現在一些觀點批評公積金在住房支持方面發揮的作用不夠,一個很大的原因在於大城市房價上漲較快,如果公積金能夠跨地區,在一些房價較低的地方使用,它的作用將更好地凸顯。
(作者:王帆 編輯:周上祺)
Ⅳ 哪20個城市住房公積金可互認互貸
最近於長江中游城市群召開的住房公積金合作會議上,武漢、長沙、合肥、南昌與「觀察員」城市黃石、岳陽、九江、黃岡、株洲、撫州、咸寧、湘潭、宜春,以及宜昌、荊州、孝感、鄂州、天門、仙桃、潛江這20個城市公積金中心的代表簽署了《長江中游城市群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合作公約》。
這意味著需要在20個城市買房的市民,可以在任何一個城市實現公積金貸款的互認和貸款。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異地公積金合作,尤其是公積金互認互貸,對於城市群內城市的協調發展意義重大,利民利民,有利於促進城市間人才流動和區域一體化發展。
(5)2020新規上海公積金貸款互認擴展閱讀:
近年來,省市在公積金方面的合作並不少見
2020年8月20日,上海市,浙江省,江蘇省和安徽省的住建部門簽署了《長三角住房公積金一體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三省某市公積金管理部門將牽頭從9個方面開展合作,包括長三角,跨區域購房信息調查、長三角,不同地方貸款證明信息互認、長三角生態綠色綜合開發示範區統一購房和取款業務政策試點。
除了互認信息外,今年8月,寧波市還提出,在當地合法穩定就業並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的人員,在上海, 浙江, 江蘇和三省, 安徽繳納的社會保險可在申請定居寧波時累計納入本市繳費年限,今年9月,成都市和攀枝花市簽訂協議,在成中就住房公積金互認和貸款達成共識。
今年4月,根據川渝,住房和建設管理部門簽署的合作備忘錄,雙方將推動建立互認、貸款等7個機制,促進兩地公積金一體化發展,並在行政執法聯動等4個方面進行合作,推動成住房公積金領域的執法和司法聯動機制。
Ⅵ 住房公積金改革提速 多個城市群互認互貸 減輕購房負擔
7月1日起,全國多地都將迎來住房公積金繳存基數的調整,對於繳存基數上調的職工而言,意味著實際收入將獲得提升。
但職工繳存的公積金進入到專屬賬戶後,如何能夠更便捷地享受其福利,是一個更為重要的關注點。一般而言,個人使用公積金主要通過購房貸款和提取兩種方式,但公積金的繳納和使用有較強的地域屬性,這使得一些群體並未能真正享受到公積金福利。
2020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首次明確提出改革住房公積金制度。
近日,北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召開第二十次會議,會議審議了《關於深化北京住房公積金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會議指出,要推動京津冀住房公積金一體化,促進區域職住協同。
不止是京津冀,去年以來,包括長三角、成渝、膠東經濟圈、大南昌都市圈、長江中游城市群等在內的區域都在積極推進公積金的異地轉移接續、互認互貸工作。今年不久前,上海再度提出,在蘇州市吳江區、嘉興市嘉善縣兩地試點買房可提取上海公積金用於償還異地住房貸款。
推動公積金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的一體化,順應城市群、都市圈化發展時代的跨城購房趨勢,切實減輕購房者的負擔,或將是公積金改革的一個重點改革方向。而公積金一體化,能夠一定程度減輕人口流動的後顧之憂,助力於區域人口、產業的融合,對於促進區域協同化發展亦有著重要意義。
上海試點提取公積金償還異地房貸
上海市公積金管理中心提出,經上海市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批准,開始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試點提取住房公積金償還異地購房貸款業務。
試點業務明確,上海繳存住房公積金的職工,在本市無自有住房,於蘇州市吳江區、嘉興市嘉善縣兩地購買擁有所有權的自住住房並在當地獲得住房貸款(包括住房公積金貸款和商業貸款),可以申請提取本市住房公積金賬戶余額用於償還異地住房貸款。
記者從上海公積金管理中心了解到,具體辦理過程中,分為「首次辦理」和「續提」兩種類型,手續齊全的情況下,辦理時限不超過3個工作日。
而在此前的異地購房情況下,有的城市規定,職工針對同一套住房僅能申請一次購買自住住房提取業務,不能提取多次,即在提取之後,公積金賬戶余額可能繼續處於「沉睡」狀態。
關於此次的試點,上海方面指出,這一舉措是為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化國家發展戰略,服務長三角區域內人才流動、產業發展,減輕職工還款壓力,支持職工真實住房需求。
2020年,上海市、浙江省、江蘇省、安徽省住建部門就共同簽署了《長三角住房公積金一體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三省一市將率先從9個方面開展合作,包括長三角跨地區購房信息協查、異地貸款證明信息互認等。
譬如,職工在上海繳存住房公積金,在嘉興購房,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可在嘉興申請公積金異地貸款。
從重點城市的數據來看,據記者梳理,四大一線城市中,上海在2020年僅發放了204筆異地貸款,在全年總共發放的15.08萬筆公積金貸款中,佔比幾乎低至可忽略不計;北京、廣州和深圳發放的公積金異地貸款數量較多,但也僅分別為525筆、653筆和452筆。
這很大程度是因為,實際情況中,在外地工作並繳納公積金,而到一線城市買房(且有購房資格)的案例相對較少,更多的需求是一線城市的職工去房價較低的城市買房,並在當地申請公積金異地貸款。
在分析人士看來,異地互認互貸解決了使用公積金的其中一個環節,即貸款環節,在貸款完成後,如何讓公積金繼續在還貸環節發揮作用?上海此次的試點主要針對解決這一問題,真正推進「賬隨人走,錢隨賬走」,將進一步拓寬公積金的用途。
順應都市圈化購房趨勢
近年來,學界存在住房公積金制度存廢之爭,主張取消的人士中,其中一個觀點在於認為現行的公積金制度涉及「窮人補貼富人」的公平問題。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財政部和中國人民銀行印發的《全國住房公積金2019年年度報告》,截至2019年末,住房公積金累計繳存總額16.96萬億元,累計提取總額10.42萬億元,占累計繳存總額的61.46%;2019年公積金實繳職工1.49億人,當年提取人數為5648.56萬人,占實繳職工人數的比例僅為37.96%。
尤其是在房價高企的大城市,一些相對低收入的人群繳納了公積金,但在本地房地產市場並無購買力,導致其繳納的公積金很大程度支持了較高收入的群體貸款買房。
隨著軌道交通的發展,大城市中一部分就業人口溢出至鄰近城市居住,跨區域購房的群體規模日益增加,去年以來,多個城市群、都市圈推進公積金互認互貸,給這一類群體提供了及時的貸款支持。
而此次上海的試點,將公積金的提取「一體化」又向前推進了一步,將減輕購房者在還房貸環節的壓力。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向記者表示,在新型城鎮化發展中,國家的導向就是合理控制大城市核心區人口密度,在郊區或都市圈范圍內建設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的新城。應該說上海此次的做法是一個有效的促進人口疏解的方案。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總監嚴躍進也認為,公積金一體化的政策,對於跨城購房群體能夠形成支持效應,也有助於形成更優的城市人口布局。從公積金的發展情況看,後續一體化發展以及便捷化利用將是大趨勢。
「十四五」期間,有城市明確提出通過都市圈來解決住房問題。譬如,深圳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建設跨市域的大型安居社區,創新城際住房合作機制;《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草案)亦明確,引導居住空間在都市圈協同布局。
李宇嘉表示,深圳提出創新城際住房合作機制,讓公積金能夠在都市圈范圍內更便捷地跨地區使用,應該成為城際住房合作機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他繼而指出,現在一些觀點批評公積金在住房支持方面發揮的作用不夠,一個很大的原因在於大城市房價上漲較快,如果公積金能夠跨地區,在一些房價較低的地方使用,它的作用將更好地凸顯。
Ⅶ 20個城市住房公積金可互認互貸
是的,在日前舉行的長江中游城市群住房公積金合作會議上,包括武漢、長沙、合肥、南昌等在內的20個城市公積金中心代表簽署了《長江中游城市群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合作公約》。這意味著20個城市有購房需求的市民,可在任一城市實現公積金貸款互認互貸。
據悉,長江中游城市群住房公積金合作起步於2014年,經過發展,已由最初的4個省會城市擴大到20個城市。
業務范圍也由異地繳存互認,拓展到省內省際互認互貸、異地轉移接續、信息核查共享等。住房公積金異地個人住房貸款,原則上由繳存職工向購房地公積金中心提出申請,並按照購房地公積金貸款政策執行。
(7)2020新規上海公積金貸款互認擴展閱讀
20個城市間已開通住房公積金業務系統查詢介面:
目前,互認互貸的城市還包括黃石、岳陽、九江、黃岡、株洲、撫州、咸寧、湘潭、宜春、宜昌、荊州、鄂州、孝感、天門、仙桃、潛江。
據了解,20個城市間已開通住房公積金業務系統查詢介面,可以查詢合作城市住房公積金的繳存、貸款、信用等信息,還可以在不動產信息核實、婚姻核驗、樓盤項目備案等方面互相提供支持。
Ⅷ 20個城市住房公積金可互認互貸,以後買房是不是更方便了
一個社會發展的越來越文明現代的標志就是公民的生活變得愈加簡單城市住房是剛需,這一點隨著物質生活的提升好像變得愈來愈毋庸置疑,但是房子購買需要大量的資金,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很難做到這個資金積累,很多人也許可以做到,倒是等到他可以買得起房的時候已經白發蒼蒼,享受不了幾年了,於是國家聯合房地產企業出台了相關購買政策,可以按揭貸款和公積金互認互貸的方式來幫助大家買房,解決婚姻剛需。
打個比方,好比你是江西南昌人,但是在武漢工作,那麼你的公積金繳存也是上繳武漢政府,如果你後面想要回南昌發展,要在南昌買房,那麼你之前在武漢工作繳存的公積金是無法使用的,得需要復雜的手續提現出來後才能用,但是現在,因為,武漢南昌屬於簽署了這個公積金跨地區互認互貸的條例,以後,你不辦任何手續,回到南昌買房也可以使用之前在武漢繳存的公積金。
一個社會發展的越來越文明現代的標志就是公民的生活變得愈加簡單,這也是政府服務於民的優秀提現。